首页  学院概况  科学研究  党史专栏  党建工作  师资队伍  教学课程  学工动态  招生就业  课程简介  中医信息应用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沙龙 
我院举办“典”亮中医——《典籍里的中医》话剧展演
2024-01-11 12:45   审核人:

激活中华典籍,涵养人文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挖掘中医药古籍文献中的健康智慧、汲取中医药宝库精华,我院举办“典”亮中医——《典籍里的中医》话剧展演,将一本本典籍“读厚”再“读薄”,将一次次演绎“戏剧化”再“真实化”,用“别具匠心、古今对话”的创新表达,将中华优秀传统中医文化深入人心。4月19日晚,KB体育网页登录党委副书记舒树苗、副院长田露、学办主任成一丹、团委书记刘智及全体辅导员、组织员老师及百余名学生共同观看话剧展演。

本剧以治疗冻烂耳朵的“驱寒娇耳汤”(今饺子的原形)为主线,讲述了张仲景一生为民医病,深受老百姓爱戴,最终著成大作《伤寒杂病论》的故事。剧中当代读书人中医学子跨越古今对话先贤仲景,这场时空隧道里的奇幻漂流,再次以典籍作舟,扬思想之楫,启迪当下,昭示未来,让观众在充满真情实感的典籍故事中,潸然泪下,为之动容。

兢兢业业践行“大医精诚”

册册典籍诉说“和善相诚”

张仲景生于汉桓帝和平元年(150年),这一时期极为动荡,黄巾起义的烽火撼动东汉王朝统治,外戚宦官争斗“党锢之祸”。百姓为避战乱相继逃亡,流离失所。一篇《说疫气》曾形象描写,“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治病经验写成了不朽的经典《伤寒杂病论》。

仲景以医治疫病为己任,为百姓治病解痛,深受敬重。《后汉书·张仲景传》中写道:“仲景行医,无贫富贵贱,常以治病为己任。”《后汉书·艺文志》中对《伤寒杂病论》评价:“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乃医学史上的瑰宝,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高度评价《伤寒杂病论》:“仲景之书,至今为医家法宝。”宋代医学家王叔和在《脉经》序言中亦赞誉:“仲景治病如神。”明代李时中则认为:“仲景之书,医之大成。”如今,《伤寒论》也随着中医向海外传播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颇受这些国家医界的推崇。现在日本的“汉方医”所使用的“汉方颗粒剂”大都是用的《伤寒论》处方所制作。

集医药理论之大成

打造雅俗共赏之作

同学们抓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著作精神,让古今之“中和”一脉贯通,以“为往圣继绝学”的专业态度,秉持仲景“精究方术”的精神进行创作,可谓一丝不苟、精雕细刻,数十易其稿,最终打造出一部融汇古今、神思飞扬,既有专业水准又有大众情怀的雅俗共赏之作。本次对《伤寒杂病论》的诠释,让一个个晦涩难懂却耳熟能详的典故走入寻常百姓之家,实现雅俗共赏。中医学子们对每个角色的精心诠释,更让《伤寒论》这一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中医文化从书籍的“躺平”中“卷赢”,以全新的方式握手时代与历史。同学们身体力行,让一部古代典籍“活”起来,表达了他们对典籍的虔敬,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热情,对中华人文精神的高度认同。

本次《典籍里的中医》话剧表演从中医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中找寻创作切口并加以强调,并在时代价值的演绎中赋予现实观照。聚焦流传千古的历史文化典籍,甄选最值得讲述的优秀中医文化作品,采取“文化节目+戏剧+情感化”的方式,对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通俗化解读,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上演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

“每一部中医典籍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医者,蕴藏着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我们在学习经典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与古代名医先贤对话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将此次观剧后的所感所思与所学中医知识融会贯通,将潜藏于医学典籍之中的人文精神品格修行总结挖掘,切实把中医药事业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KB体育网页登录党委副书记舒树苗说。

关闭窗口